俗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北欧的水产养殖现状,就是一面能让我们看见水产养殖未来的镜子。
北欧的水产养殖业经过近百年的快速变迁,已经形成了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和封闭式工厂化车间生产规格苗种—深海网箱养殖成鱼两种主流模式。这两种模式一种是我国近期可借鉴能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模式,一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开放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丹麦是北欧小的国家,水资源相对匮乏,对水产养殖废物排放有非常严苛的标准,水环境保护的立法众多。因非常严格的环境立法,传统的流水式水产养殖系统在丹麦被要求关停,而在同一时期,丹麦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发展出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年里,丹麦水产养殖生产造成的环境影响显著降低。以养殖生产一吨鱼计算,淡水养鱼场的碳排放已减少了30%。此外据丹麦技术大学水资源研究所2008年发表的一份关于8个养殖场模型研究报告显示,循环用水(再循环率96%)意味着耗水量的大大减少,每千克鱼耗水3600公升,仅相当于过去每千克鱼耗水量50000公升的7%。
丹麦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场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养殖废物处理、循环用水模式:一是采用机械、物理方式通过微筛、生物过滤器、污泥池(塘)、生态湿地等截留和去除微粒;二是采用生物、化学方式通过生物滤池、污泥池(塘)、生态湿地等去除水中的溶解物质,经过净化处理的水可以循环使用,仅需要少量补水。
丹麦的Hallundbaek养殖场即是这种开放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代表之一,其由原有的传统池塘升级改造而成,产量和利润均提高约4倍。该养殖场共2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克朗,生产400~600克规格供整鱼消费模式淡水鳟鱼,售价22元/千克,年产300吨,工人1~2名,成活率97%,饵料系数约0.8~1.0,年产量110千克/米3。水处理方式为河流水源→曝气→养殖池→生物滤膜→沉淀池→池塘→河流水源(生石灰),养殖池水体交换2.5次/天,水质条件优越。
二、照见未来之路的封闭式循环水—深海网箱养殖模式
1、规格苗种生产
循环水养殖设施已是挪威各养殖场育苗必备。通过水温调节、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的废物去除等措施,加上针对工厂化养殖生产的专用饲料、健全的疫苗注射保障,鱼苗在科学筑造的安全堡垒中迅速成长为体质强壮的规格鱼苗。
在特隆赫姆的LEROY Belsvik大西洋鲑全封闭式循环水育苗场于2013年建成,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RAS场,占地11000米2,总投资3.5亿挪威克朗。仅有员工12名,年产1400万三文鱼苗种(规格80~100克)。
2、成鱼养殖
三文鱼苗种的成长之所——深海网箱,扎根于北欧清新洁净的天然海域中。
深海网箱由投喂平台、锚固、网箱、监控系统、Fishtalk系统、吸鱼机运输船、伤残死鱼收集器、养殖管理工作平台等世界优质设施组成,可选择性配置水下洗网机、潮流监测器、温度监测器等设备。一个网箱的养殖量400~600吨,大的网箱养殖量能达到1000吨。这些深海网箱养殖场均配备了陆基循环水养殖场来培育入海前的规格苗种。深海网箱主要进行100克以上规格苗种养殖,近年来由于病害的因素,下海养殖苗种规格不断增大以抵御风险,较大的规格可达到500~1000克。
通过北欧之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产业变革,一个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两种模式只是一个缩影,在模式上下存在的优质鱼卵供应、专用饲料研发生产、完备的防疫保障、健全的体制建设、政府层面的推广等才终促成一个产业规模化、工业化良性发展。